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实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实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一、彩超对肺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谢丽君,庄勇[1](2021)在《高频彩超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婴幼儿睾丸占位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婴幼儿睾丸占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的婴幼儿睾丸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并结合相关血清学检查。结果 42例睾丸占位高频彩超诊断为睾丸卵黄囊瘤16例(38.1%)、畸胎瘤13例(31%)、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7.1%)、表皮样囊肿10例(23.8%)。与病理结果对比,高频彩超术前诊断符合39例(92.8%)。各类睾丸占位具有较典型的超声特征。根据病理结果结合血清学指标发现,15例卵黄囊瘤血清AFP升高,4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血清AFP、β-hCG均升高,12例畸胎瘤和11例表皮样囊肿血清AFP、β-hCG均为阴性。结论结合血清学检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婴幼儿睾丸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孟海轮[2](2021)在《EUS-FN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检出率呈现出显着升高的趋势,对于不同检查方法得出的不同结果使得临床医生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传统的腹部彩超、CT及MRI仅能通过影像学的情况对病灶做出初步的诊断,但对于病灶的具体性质仍然难以准确的做出诊断,早期明确诊断病灶性质是胰腺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前提。超声内镜引导细针抽吸术(EUS-FNA)通过获取胰腺病灶的少许细胞或组织,并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快速诊断的优点。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对胰腺癌的诊断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9年3月来我科行EUS-FNA检查的胰腺占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作为最终诊断,并以此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结果EUS-FNA穿刺的189例患者中,有133例为胰腺癌(胰腺癌组),包括经术后病理证实者22例(胰腺导管腺癌18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1例,胰腺转移癌1例,胰腺囊腺癌1例,腺泡细胞癌1例)和临床检查结果为胰腺癌且随访期间死亡者111例;56例为非胰腺癌(非胰腺癌组)。EUS-FNA诊断细胞病理学结果为异型细胞47例,疑癌细胞25例,癌细胞20例,未见肿瘤细胞97例。133例经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证实为胰腺癌,其中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分别为:未见肿瘤细胞52例,异型细胞36例,疑癌细胞25例,癌细胞20例。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率)为60.90%,假阳性率为19.64%,特异度(真阴性率)为80.36%,假阴性率为39.10%。联合不同的细胞病理学分级标准,即分别以“发现异型细胞或可疑癌细胞或癌细胞均为阳性”“发现可疑癌细胞或癌细胞均为阳性”和“发现癌细胞为阳性”为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发现异型细胞或可疑癌细胞或癌细胞均为阳性”为诊断标准,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效能最显着,敏感度为50.38%,特异度为75.00%。2017年以前EUS-FNA穿刺为124例,有91例诊断为胰腺癌,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率)为52.75%,假阳性率为21.21%,特异度(真阴性率)为78.79%,假阴性率为47.25%。2018年及2019年EUS-FNA穿刺为65例,有42例诊断为胰腺癌,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率)为78.57%,假阳性率为17.39%,特异度(真阴性率)为82.61%,假阴性率为21.43%。2018年及2019年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2017年以前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2018年及2019年EUS-FNA穿刺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低于2017年以前EUS-FNA穿刺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US-FNA穿刺的189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胰头部116例,胰体尾部73例。EUS显示为实性病变145例(76.7%),囊性/囊实性病变44例。胰腺癌患者的EUS影像学表现为胰腺病灶部位可见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多呈实性包块,肿物边界不规则,胰管扩张显着;非胰腺癌患者EUS影像学表现为胰腺病灶部位可见囊实性病变,肿物边界相对较清,胰管多不伴有显着扩张。EUS-FNA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61~0.724)。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效能显着提高(敏感度为50.38%,特异度为75.00%)。189例患者行EUS-FNA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8%(13例),主要为高淀粉酶血症和腹痛。结论1.胰腺癌患者的EUS影像学多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多呈实性包块,肿物边界不规则,胰管扩张显着;非胰腺癌患者EUS影像学多表现为囊实性病变,肿物边界相对较清,胰管多不伴有显着扩张。2.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率)为60.90%,阳性预测值为64.29%,特异度(真阴性率)为80.36%,阴性预测值为17.46%。3.EUS-FNA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61~0.724)。4.采用联合不同分级的细胞学诊断标准,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效能显着提高。5.EUS-FNA技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郭西源[3](2021)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及与增强CT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活检病理或临床确诊的109例患者共116个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灶62个,恶性病灶54个,比较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时相(ΔT<2.5s为早期增强,ΔT≥2.5s为晚期增强)及增强模式(杂乱血管型增强、弥漫样增强、迅速基底树枝样增强、缓慢基底树枝样增强、混合样增强、无增强)。结果:1、良性病灶增强时相以早期增强为主(82.3%),恶性病灶以晚期增强为主(6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良、恶性病灶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呈杂乱血管型增强的恶性病灶多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个vs 23个,P<0.05),呈迅速基底树枝样增强的良性病灶多于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个vs 3个,P<0.05)。3、恶性病灶组中,鳞癌与肺癌病灶增强时相及增强模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第二部分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目的:对比研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T,CECT)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2例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患者共72个病灶的CEUS与CECT图像特征,比较二者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能力。结果:CEUS、CECT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1%和93.2%、71.4%和64.3%、79.2%和81.9%,二者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5、0.687和0.754)。结论:CEUS和CECT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方面均有较高价值,两者结合有助于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明确诊断。

廖鹏强[4](2021)在《基于呼出气分析和机器学习构建肺癌诊断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肺癌是目前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17%。如果能在早期阶段被发现,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70-90%。目前大多数肺癌在确诊时已是晚期,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传统肺癌早诊手段存在辐射暴露、高假阳性率等问题,目前急需简单、快速、灵敏、无创的早诊方式。呼出气分析用于辅助疾病诊断在临床上已有一些应用,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无创性早诊手段之一。其原理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由机体代谢产生,通过血液循环和肺部的气体交换将其带出体内,呈现在呼出气中,从而反应人体的疾病状态,然而,呼出气分析在肺癌诊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尚无大规模的诊断及验证研究。目的:(1)通过招募受试者分析其呼出气成分以及收集他们的临床特征,建立大样本量的肺癌、肺良性疾病和健康人的呼出气-临床特征数据库;(2)通过对比肺癌和健康人以及肺癌和肺良性疾病中的呼出气VOCs成分差异,构建肺癌诊断模型,并筛选潜在的肺癌特异性标志物,为呼出气分析用于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方法,分析招募的拟诊为肺癌的受试者(肺癌+肺良性疾病)1191例受试者、804例健康受试者的呼出气成分。从质谱数据中定性VOCs,收集受试者的临床特征上传至Res Man临床公共管理平台建立大样本量的呼出气-临床特征管理平台,再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机器学习中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肺癌筛查模型(肺癌对比健康人)和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概率模型(肺癌对比肺良性疾病),为进一步优化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概率模型的预测能力,将结合临床特征数据,构建整合模型。绘制上述模型的ROC曲线,比较模型性能。研究结果:最终成功分析了629例肺癌患者、606例健康受试者以及139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呼出气成分,并从质谱数据中识别了64种VOCs,建立了共1374例受试者的大样本呼出气-临床特征数据库,临床特征包括了临床基线特征,比如年龄、性别等,以及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特征。从数据库中纳入肺癌患者和健康人,基于GA-SVM算法建立了肺癌筛查模型,模型由四氯乙烯、壬醛、C10H16、甲苯、萘、a-蒎烯、琥珀酸二甲酯、N,N-二甲基乙酰胺8种肺癌特异性标志物组成,模型的AUC达到0.98,敏感性达到96.8%,特异性达到93.4%,模型整体准确率达94.8%。进一步从数据库中纳入肺癌和肺良性疾病患者,使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呼出气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概率模型,模型由环己烷、丁酸、丙酮等30种VOCs组成,模型的AUC为0.65,该模型的准确率仅54.1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1.06%,68.29%,在结合筛选出的临床特征变量建立整合模型后,模型预测能力提升,AUC达0.776,模型整体准确率为75.56%。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7%和68.3%。研究结论:(1)通过SPME-GCMS分析受试者的呼出气成分,识别了其中的64种VOCs,发现肺癌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受试者的呼出气中VOCs的种类无明显差异,只在含量上存在差异。(2)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中的GA-SVM对肺癌和健康人的呼出气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的肺癌筛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有望用于肺癌早筛,筛选出的VOCs可作为潜在的肺癌标志物。(3)基于GA-SVM对肺癌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呼出气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的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概率模型预测能力不理想,但结合临床特征后,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姜磊[5](2020)在《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胸腔周围型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讨论研究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胸腔周围型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02例胸腔周围型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进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将所得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取材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诊断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均取材1~3次,取材成功率为100.0%(112/112);术后发生气胸7例,出血5例;明确诊断91例,确诊率为89.2%(91/102)。结论应用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对胸腔周围型实性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诊断率高、患者创伤小且检测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势,该技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安全有效,可为临床鉴别与诊断疾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王敏,杨勇,王媛,郑爱秋[6](2020)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结果,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对102例手术患者的彩超和乳管镜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5例乳头溢液患者共检查207例次乳管镜,其中88例血性溢液, 107例非血性溢液。乳头溢液的3大因素(自发性溢液、单孔溢液、血性溢液)与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有显着统计学相关性(P<0.05)。102例手术患者的乳管镜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6.27%(88/102),其中乳管镜下诊断乳腺癌的患者有16例,其术后病理结果100%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彩超对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3%(63/91)和63.63%(7/11);乳管镜对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80%(89/91)和36.36%(4/11)。结论单孔、血性和自发性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内病变的阳性率高。乳管镜能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明确而直接的图像,明显优于乳腺彩超检查,在及时诊断乳腺导管内肿瘤性病变和避免漏诊早期乳腺癌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蒋丽萍[7](2020)在《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涎腺肿瘤占颈部肿瘤的3%,而其中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占1/5,良性肿块(benign tumor,BT)占4/5,BT中又以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as,PA)最常见,腺性淋巴瘤(adenolymphomas,AL)次之。此研究的目的为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I)、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以及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UE)对涎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采用CDI对82例涎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其血流分级、收缩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对比分析MT与BT组、PA组与AL组间的差异。然后对其中56例患者进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g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phy,SWE),测量其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和各项杨氏模量值,并对比分析MT与BT组、PA组与AL组间的差异。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细针穿刺证实其病理类型。2.对涎腺91个肿块的CEUS图像进行回顾性,观察肿块的增强均匀程度、增强模式、增强环、肿块范围是否增大、增强程度、达峰方式和消退方式,并对比分析MT和BT组间的差异。然后绘制其中7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CEUS动态图像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ve curve,TIC)曲线,记录肿块及周边腺体组织的达峰时间(the value of 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和峰值半降时间(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TFP),然后将PA、AL及MT组的以上三个定量指标与周边腺体进行对比分析。一周后的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1.采用CDI检查的82例病例包括MT12例、BT70例(其中PA38例、AL24例、其他10例),采用UE检查的56例腮腺肿块患者病例分别包括MT10例、BT46例(包括PA27例,AL11例,其他8例)。MT组与BT组间的血流分级、PSV及RI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高达66.7%(16/24)AL的血流为III级,但与PA组的血流分级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SV的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绘制ROC曲线,获得PA及AL组间的RI的最佳截断值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和0.822,并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8.9%、75%及0.539。在VTQ中,BT与MT间的SWE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PA组和AL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绘制ROC曲线,获得PA及AL组间的SWV的最佳截断值和AUC分别为2.10 m/s和0.677,并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0.4%、63.6%及0.340。在SWE中,BT组和MT组间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平均值、杨氏模量最小值及标准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组和AL组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平均值、杨氏模量最小值及标准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作相应ROC曲线分析发现以最大杨氏模量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最佳截断值及AUC别为32.4KPa和0.805,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0.4%、81.8%及0.522,另外,将PA排除之后,BT组与MT组间的RI、SWV及最大杨氏模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最终经病理证实91例病例包括BT74例,MT17例,在CEUS中MT组及BT组在增强程度、均匀程度、达峰方式及消退方式方面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以非向心性增强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增强后边界、增强环及肿块范围是否增大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以增强后边界不清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59%(12/17)、87.83%(65/74)、84.61%(77/91);以无增强环显示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35%(14/17)、71.62%(53/74)、87.91%(80/91);以增强后肿块范围较二维超声时增大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59%(12/17)、95.95%(71/74)、90.21%(83/91);联合三者后的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35%(14/17)、95.95%(71/74)、93.41%(85/91)。经TIC分析的75例病例分别包括31例PA、27例AL和17例MT。相比于周边腺体,PA组的TTP(time to peak)和TFP(the 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I(peak intensit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等进、等退”高增强;AL组PI及TF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等进、慢退”明显高增强,以“慢退和高增强”诊断AL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48%(22/27)、68.75%(33/48)和73.33%(55/75);MT组TF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TP和P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现为“快进、等退”高增强,以“快进”诊断M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70%(11/17)、50.00%(29/58)和53.33%(40/75);联合应用“快进”或非“慢退”诊断M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23%(15/17)、77.59%(45/58)和80.00%(60/75)。结论:1.CDI、UE均可以对PA和AL进行鉴别诊断,AL的RI和SWV均较低、具有最丰富的血流、各项杨氏模量值均较低,PA的RI、SWV和各项杨氏模量值均较高,应用这些特征可以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而且三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基本相同。但CDI、UE均不能对涎腺MT及BT进行鉴别诊断,而当将PA从BT组除去之后,应用RI、SWV和最大杨氏模量可以对BT及MT进行鉴别诊断。2.在CEUS中,MT的主要特征是增强后无增强环、边界不清、肿块的范围可见增大,应用“无增强环”鉴别诊断MT和BT的特异度欠理想,而应用“边界不清”及“范围增大”鉴别诊断MT和BT的敏感度较低,联合三者可明显提高CEUS的诊断效能。并且通过TIC曲线分析发现腮腺PA,AL和MT有各自的弥散特点,其中以AL的“慢退”、“明显高增强”具有比较特征性表现,可用以AL的术前鉴别诊断;虽然MT的“快进”的鉴别诊断的准确度较低,但是联合应用“快进”“非慢退”可明显提高鉴诊断效能。

朱妍[8](2020)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小结节的诊断意义及其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本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percutaneous CT-guided needle biopsy,PCNB)对肺小结节的诊断意义、并发症的概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8年间,经CT检查诊断肺小结节的患者,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检查,术后获得涂片细胞学或(及)病理切片结果。统计穿刺结果,并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胸部手术史、肺大泡、COPD、结节性质、结节最大直径、进针与垂直方向角度、穿刺深度、穿刺部位、穿刺体位、穿刺次数,以及术后是否出现气胸、咯血、血胸、空气栓塞、针道转移、死亡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对病例结果显示恶性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手术病理结果,并和穿刺病理进行比较。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先将上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对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将P值放宽到<0.15,再对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记录其OR值。结果:穿刺诊断率分析:共穿刺病例200例,均取材成功(100%)。获得病理学/细胞学结果者136例,穿刺诊断率68%。其中恶性结节共72例,包括鳞癌16例,腺癌40例,不能明确分型的非小细胞肺癌3例,小细胞癌7例,乳头状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另有4例无病理分型的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者64例,其中有结核感染7例,真菌感染2例。未取样成功者64例,其中标本为肺组织者13例,标本为血块者8例。随访恶性结节患者,得到经手术者55例,与手术病理比对,得到穿刺诊断准确率为89%(49/5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N(P=0.035)、GGN(P=0.005)、穿刺体位(P=0.028)穿刺工具的选择(P=0.000)以及穿刺次数(P=0.005)是穿刺诊断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将P<0.15的因素纳入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N、GGN、穿刺次数、穿刺体位是穿刺成功与否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SN的诊断成功率更高(P=0.036,OR=1.833),GGN的穿刺诊断成功率较低(P=0.009,OR=0.247),俯卧位穿刺(P=0.03,OR=0.429)以及侧卧位穿刺(P=0.03,OR=0.619)时诊断成功率减低,穿刺次数为2次时诊断率减低(P=0.002,OR=0.277),当穿刺次数≥3次时诊断率升高(P=0.044,OR=1.7)。并发症分析;术后出现气胸32例(16%),咯血13例(6.5%),血胸2例(1%),死亡0例,针道转移0例,空气栓塞0例。气胸患者经吸氧治疗好转者21例,需经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者11例。出血患者经卧床休息及止血治疗好转。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P=0.001)、肺大泡(P=0.015)、COPD(P=0.000)是气胸的影响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P=0.001,OR=4.050)、有COPD(P=0.000,OR=6.481)以及侧卧位穿刺(P=0.024,OR=1.746)更容易出现气胸。由于出血病理较少,并未发现明显影响出血的因素。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对于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穿刺失败概率,故对于肺小结节患者是否需行肺穿刺检查还需结合患者自身素质、影像及临床医师的判断。恶性结节穿刺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行较高。穿刺并发症较低,安全性较好,对于有吸烟史、有COPD病史的患者会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但大多数气胸仅需经吸氧治疗即可,出血患者经止血治疗也可好转,目前暂未出现死亡、针道转移、空气栓塞等并发症,故可以广泛应用于需对肺小结节明确性质的患者。

潘良东[9](2020)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直径≤20mm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及混合性结节不同密度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109例直径≤20mm肺结节于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资料,分析不同亚类肺结节穿刺活检取材、病理结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09例肺结节病灶直径≤20mm的患者均顺利完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89例患者得以病理明确诊断,阳性率为81.7%(89/109),恶性病变46例,占总肺结节患者42.2%,其中肺实性结节恶性病变率41.6%。亚实性结节恶性病变率42.4%,其中,肺纯磨玻璃结节恶性病变率43.4%;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恶性病变率40.7%;肺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及混合磨玻璃结节诊断率分别为91.7%、69.6%及88.9%,纯磨玻璃结节穿刺诊断率与实性及混合磨玻璃结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5mm10mm穿刺诊断率为70.6%,10mm20mm穿刺诊断率为8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气胸、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1%和32.1%,其中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气胸发生率分别为11.1%、8.7和7.4%,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1%、45.7%和37.0%;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及混合磨玻璃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20mm以下肺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及纯磨玻璃结节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纯磨玻璃结节穿刺诊断率低,且纯磨玻璃结节及混合磨玻璃结节出血发生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对不同密度的肺结节行穿刺活检时应引起重视。

张瑜[10](2020)在《肝脏少见非癌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近年来除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肝囊肿、肝海绵状血管瘤等常见良恶性占位外,其它一些发病率较低的肝脏恶性肿瘤也屡见报道。临床医生对于这些少见肝脏非癌恶性肿瘤认识程度、关注程度不够。肝脏非癌恶性肿瘤病理组织类型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缺乏特异性指标,即便在影像诊断技术显着进步的今天,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依然困难,在明确诊断后如何制定治疗方案,也需要认真思考和全面考虑。【目的】本文通过分析肝脏少见非癌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探讨其临床特征,从而提高该类疾病的认识,为临床制定合理诊疗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肝脏少见非癌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及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式、预后等,并应用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文献回顾,综合分析和总结肝脏非癌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结果】1、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肝脏非癌恶性肿瘤患者18例。其中包括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7例,肝脏原发性肉瘤5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肝脏原发性间质瘤1例,肝脏恶性梭形细胞瘤1例,肝脏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例。2、检索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同期发表的肝脏少见非癌恶性肿瘤相关文献,最终检索文献共174篇,剔除重复及因数据不足够充分而导致无法区分的文献82篇,最终纳入92篇文献,共260例患者。其中不同疾病的例数分别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70例(29篇文献),肝脏原发性肉瘤47例(7篇文献),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20例(38篇文献),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17例(14篇文献),肝脏恶性梭形细胞瘤2例(2篇文献),肝脏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3篇文献)。3、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临床病例组:男性5例(占71.4%),女性2例(占28.6%),男女比例5:2,平均年龄56.3岁,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占57.1%。肝功能异常占71.4%,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多正常。腹部彩超肝内低回声占66.7%。腹部CT肝内低密度灶占100%,增强无强化占66.7%。腹部MRI表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及混杂信号占100%。病理学CD34、CD31有重要意义。治疗有肝切除、TACE、化疗、靶向治疗等,2例化疗患者随访超过4年仍存活。(2)文献报道组:男性23例(占32.9%),女性47例(占67.1%),男女比例1:2,平均年龄46.6岁。首发症状、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与临床病例组大致相似。治疗上肝切除占72.7%、放疗和化疗占15.2%、TACE占3.0%,分别随访2年、1年、4年,生存14例(占58.3%)、4例(占80.0%)和3例(占100%)。4、肝脏原发性肉瘤(1)临床病例组:男性1例(占20.0%),女性4例(占80.0%),男女比例1:4,平均年龄49.6岁,首发症状腹部不适占60.0%。肝功能异常占100%,?-GT、ALP升高为主,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多正常。腹部彩超肝内混合性回声占100%。腹部CT高密度或不均匀密度占75.0%,不规则强化占50.0%,无强化占50.0%。病理检查Vimentin、Ki-67有重要价值。治疗方式有肝切除、TACE、对症治疗,2例确诊1-3个月即死亡。(2)文献报道组:男性30例(占63.8%),女性17例(占36.2%),男女比例约为2:1,平均年龄50.7岁。肝酶学升高占4.3%。首发症状、影像学、病理学与临床病例组大致相似。24例行肝切除,平均随访52.7个月,生存10例(占41.7%)。5、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临床病例组:男性1例(占33.3%),女性2例(占66.7%),平均年龄41.3岁,均以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肝功能异常占66.7%,NSE升高占33.3%,AFP、CEA、CA125、CA19-9均正常。腹部CT肝内低密度病灶占100%,均不规则强化。1例腹部MRI见T2等信号,均匀强化。病理学Syn、Cg A、CD56有重要意义。中药抗肿瘤治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TACE各1例,最长随访4.5年仍存活。(2)文献报道组:男性50例(占41.7%),女性70例(占58.3%),男女比例为5:7,平均年龄52.1岁。临床特征、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检查与临床病例组相似。治疗上肝切除占73.1%、放疗和化疗占4.3%、TACE占10.8%、靶向治疗1.9%、对症治疗占2.2%,分别随访6-29个月、12-27个月、1-36个月、6个月、7-27个月,生存12例(占17.7%)、2例(占50.0%)、7例(占70.0%)、1例(占100%)。6、肝脏原发性间质瘤(1)临床病例组:1例51岁女性患者,腹痛为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仅?-GT升高。腹部彩超示肝内低回声包块,腹部CT见肝内混杂密度团块。腹部MRI见T1混杂信号,T2高信号。免疫组化CD117、CD34、DOG-1阳性。多次行TACE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已随诊5年。(2)文献报道组:男性8例(占47.1%),女性9例(占52.9%),男女比例8:9,平均年龄51.5岁,首发症状腹痛、腹胀占47.1%,无症状占35.3%。常规实验室指标多正常。腹部彩超肝内不均匀回声占83.3%。腹部CT肝内低密度灶占53.9%,增强后病灶均不均匀强化。腹部MRI均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不均匀强化占75.0%。组织病理学CD117、CD34、DOG-1有重要意义。治疗方式包括肝切除(占82.4%)、中药抗肿瘤治疗(占5.9%),分别随访3-12个月、2年,生存2例(占14.3%)和1例(占100%)。7、肝脏恶性梭形细胞瘤(1)临床病例组:45岁男性患者1例,乏力、腹痛、发热为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中WBC、?-GT、ALP、CA125升高,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2g/L,AFP、CEA正常。腹部CT示肝内占位。中药抗肿瘤治疗2个月死亡。(2)文献报道组:71岁男性1例,46岁女性1例,1例肝功能Child分级A-B,另1例正常,AFP、CEA、CA19-9、CA125正常。影像学诊断均为肝占位待查,均行肝切除。1例随访超过10个月无瘤存活。8、肝内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临床病例组:67岁女性患者1例,无症状。实验室指标仅肝功能异常。腹部CT、MRI示肝内囊性改变。肝切除术后随访4年仍存活。(2)文献报道组:男性1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1:3,平均年龄59.5岁。首发症状均为上腹不适。肝功能异常占75.0%,CEA、CA19-9升高分别占50.0%。腹部彩超肝占位伴胆管扩张占75.0%。腹部CT肝内见囊实性和/或结节样低密度影占75.0%。1例腹部MRI检查表现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组织病理学Muc有重要意义。治疗肝切除为主(占100%),1例随诊4个月存活。【结论】肝脏少见非癌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缺少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早期诊断困难,需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并与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临床医生应根据肝脏肿瘤病理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二、彩超对肺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超对肺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高频彩超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婴幼儿睾丸占位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高频彩超诊断结果
    2.2 高频彩超表现
        2.2.1 生殖细胞性肿瘤
        2.2.1.1 卵黄囊瘤
        2.2.1.2 畸胎瘤
        2.2.1.3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2.3 非生殖细胞肿瘤
    2.4 血清肿瘤标记物
3 讨论

(2)EUS-FN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材料
    2.2 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穿刺活检情况
    3.3 年诊断率比较
    3.4 胰腺癌与非胰腺癌EUS影像学表现
    3.5 EUS-FNA诊断效能
    3.6 不同细胞学分级对EUS-FNA诊断效能的影响
    3.7 EUS-FNA并发症
4.讨论
    4.1 EUS-FNA的诊断价值
    4.2 结果分析
    4.3 EUS-FNA确诊胰腺癌的相关因素分析
    4.4 小结
    4.5 本实验不足之处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内镜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3)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及与增强CT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良恶性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增强时相和增强模式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基于呼出气分析和机器学习构建肺癌诊断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肺癌的流行病学
    1.2 肺癌诊断现状及进展
    1.3 呼出气分析用于肺癌诊断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基于SPME和 GC-MS的呼出气有机化合物分析及大样本呼出气-临床数据库的建立
    2.1 引言
    2.2 研究方案
        2.2.1 研究路线图
        2.2.2 研究对象
        2.2.3 试验材料和数据管理平台
        2.2.4 呼出气的采集和分析
    2.3 结果和讨论
        2.3.1 呼出气成分定性
        2.3.2 各组间呼出气成分对比
        2.3.3 构建大样本量数据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呼出气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肺癌筛查模型的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方案
        3.2.1 研究路线图
        3.2.2 研究对象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受试者临床参数
        3.3.2 基于GA算法参数寻优的SVM肺癌筛查模型的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呼出气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建立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概率模型的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案
        4.2.1 研究路线图
        4.2.2 研究对象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受试者临床参数
        4.3.2 SVM肺癌筛查模型的评价
        4.3.3 Mayo模型和Brock模型的预测能力评价
        4.3.4 构建临床危险因素肺癌诊断模型及评价
        4.3.5 构建呼出气-临床危险因素整合模型及评价
        4.3.6 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进一步比较模型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胸腔周围型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取材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2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情况
3 讨论

(6)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设备和方法
        1.2.1 仪器与设备
        1.2.2 乳管镜检查方法
        1.2.3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乳管镜下所见
    2.2 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2.3 术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
    2.4 乳管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析
    2.5 乳管镜和彩超检查对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3 讨 论

(7)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部分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CDI成像
        1.3 UE成像
        VTQ
        SWE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CDI结果
        2.2 UE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2部分 超声造影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EUS情况
        2.2 TIC曲线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3部分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
    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综述
    参考文献

(8)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小结节的诊断意义及其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肺小结节概述
    1.2 活检的必要性
    1.3 CT引导对于肺小结节的优势
    1.4 肺小结节活检方式概述
    1.5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2.3 术前准备
    2.4 穿刺过程
    2.5 术后观察
    2.6 统计软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肺穿刺诊断成功率
    3.2 肺穿刺诊断成功的影响因素
    3.3 恶性结节患者与手术结果的病理比较(诊断准确率)
    3.4 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对穿刺成功率较低的因素分析
    4.2 对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其他科研成果

(9)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个?简介
致谢
综述 肺结节最新评估及管理
    参考文献

(10)肝脏少见非癌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简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及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彩超对肺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频彩超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婴幼儿睾丸占位的诊断价值[J]. 谢丽君,庄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12)
  • [2]EUS-FN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D]. 孟海轮.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及与增强CT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D]. 郭西源.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基于呼出气分析和机器学习构建肺癌诊断模型的研究[D]. 廖鹏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胸腔周围型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姜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0(34)
  • [6]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J]. 王敏,杨勇,王媛,郑爱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0(03)
  • [7]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D]. 蒋丽萍. 南昌大学, 2020(08)
  • [8]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小结节的诊断意义及其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朱妍. 江苏大学, 2020(02)
  • [9]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D]. 潘良东.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肝脏少见非癌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张瑜.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实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