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方案介绍(二)——结构与施工方法

日本工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方案介绍(二)——结构与施工方法

一、日本产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方案介绍(2)——构造及施工工法(论文文献综述)

时维[1](2021)在《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标准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传统建造方式因其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等缺点已不能满足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政策。我国作为产钢大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通常按照先主体结构安装、后围护系统安装的方法进行,往往存在主体结构与围护系统不匹配、连接处裂缝渗水等突出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承重保温装饰一体化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体系。其主要原理是:将承重框架与围护部分(内墙、外墙及楼面)融为一体在工厂预制,在现场安装从而形成一种围护与结构承重框架一体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本体系将住宅建筑的主要构件简化成:外墙板、内墙板、楼(屋)面板、楼梯板四种构件。这些构件均在工厂预制。为提高其制作装配效率,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化是必由之路。本文围绕住宅户型标准化、构件标准化、连接节点标准化三个层次进行了系统研究。户型标准化设计研究是住宅体系标准化研究的基础,控制好设计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省后期标准化构件部品的设计制作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本文结合承重保温装饰一体化的住宅体系结构特点和建造特点,考虑模数协调原则、少规格多组合原则以及建筑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形成具有本课题住宅体系特色的标准构件库和标准模块库。同时引入SI体系思想与家庭生命周期概念,提出可变平面布局方案,实现一户多型。通过市场调研对不同住宅面积段的房产成交数据进行分析,设计90m2、120m2、140m2三种面积段较为集中的标准套型作为本文的三套重点研究套型。进行构件标准化研究,实现构件批量生产,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利用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对重点研究套型进行整体结构计算,确定了建筑高度33m以下和建筑高度33m~54m住宅所使用的主要构件标准规格尺寸,形成标准构件尺寸选用表。以重点研究套型为基础,按照“先外墙,后内墙”、“先双柱,后单柱”等原则确定一套墙板构件标准拆分原则,为后期由标准户型实现构件自动拆分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开发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实现住宅建筑设计及构件加工制作自动化。连接节点标准化研究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效率,是装配技术水平的体现。本文对墙面板、楼面板等构件的拼装和连接关键工序制定标准化施工工艺和施工工法,指出实际工程中存在的装配连接问题。对楼板搭接、上下层墙内柱拼接节点构造提出优化方案,提出一种新型内套管式螺栓连接柱拼接节点,通过建立6组共66个有限元模型模拟柱端单调静力加载方式对柱节点进行承载力计算。研究表明,当套管长度与柱截面比≥1.75时,该套管式柱拼接节点能够有效传递柱端弯矩、剪力和轴力,建议实际工程中内套管式柱拼接节点套管最小长度不低于1.75倍的方钢管柱边长尺寸。

高思慧[2](2020)在《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钢铁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的多重环境背景下,钢结构建筑作为结构体系天然装配式、钢材消耗量大、原材料可回收的建筑形式,充分满足绿色发展要求,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近几年,在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公共建筑以及桥梁领域经常能见到钢结构的身影。但是,钢结构住宅的推广进展却极为缓慢。为推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健康高速发展,2019年初,住建部市场监管司首次提出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工作。为加快补充政策出台速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研究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剖析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国内发展问题,挖掘深层影响因素,提出发展对策建议。首先,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其发展经验,在相关政策标准和取得成效两个方面,对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其次,对影响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因素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影响因素清单,根据清单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预调研优化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9个公共因子并将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关键影响因素间可能蕴含潜在影响关系,因此采用DEMATEL/ISM集成建模方式,得到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解读,分析各个层级间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最后,挖掘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中的深层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建议。本文建立了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针对深层影响因素提出政府管控、产业组织、技术体系三方面的建议,为解决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问题提供切入点,有利于推动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吴戈[3](2020)在《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管理研究 ——以杭州某住宅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钢结构住宅施工管理的研究同样远未深入。但随着推进建筑工业化大力推进,钢结构住宅在建筑领域发展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钢结构住宅的施工管理研究亟需加强。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本人所参与实际案例的调查与分析,首先对钢结构住宅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遇到的重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然后结合钢结构住宅项目实例,在阐述钢结构住宅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管控、BIM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基于施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特点提出施工管控的方法和措施,为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施工管理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钢结构住宅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总包单位的协调配合作用更为重要,分别起到项目主导作用、技术主导作用和现场主导作用。(2)结合实际钢结构住宅项目的施工管理实践,从施工流程、工期进度、质量安全等多角度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重点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阐明了钢结构吊装是施工管理中质量、进度和安全的控制性因素,围护墙板的开裂处理、钢结构防火防腐措施、以及吊装和安装精度的质量控制应予以重点关注。(3)动态成本的测算表明,高层住宅项目中钢结构体系相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体系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这种差异主要受制于材料价格波动、技术标准不完善、专业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因素。钢结构住宅项目成本控制应从深化设计、构件产能管理、施工方案优化、计算机模拟技术介入等方面着手。(4)BIM技术的应用为相关设计和施工管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克服了传统项目设计及施工管理中各专业联系不紧密,相关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易导致设计失误和施工管控措施失效,后期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反复修改变更等缺陷与不足,可以有效的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品质,同时对成本控制优化也有积极作用。

卞子铭[4](2020)在《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利作为一种承载科研技术信息的文献形式,通过分析运用可以使其成为衡量领域内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指标。装配式建筑在国外起步较早,发展已日趋成熟。近年来,在政策的引领和建筑产业的导向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行业内市场的热点领域,随之涌现出大量相关技术专利。配套的外围护系统作为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的核心,大量难点问题亟需解决,专利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对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和技术的分析应运而生。本文以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利分析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的相关专利信息进行搜集,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对技术专利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通过专利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到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包含了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的申请趋势,技术构成和申请主体,以及当前研究的技术热点、难点、空白点和核心技术。最后结合专利信息对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汲取经验,针对专利空白点,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对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及技术的分析,得到当前我国技术发展的难点、热点、空白点和核心技术,为未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一种装配式建筑阻水结构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弥补了当前技术的空白点,为外墙连接处防水技术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对推进装配式建筑专利技术的研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曹石[5](2020)在《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因其抗震性能优越以及轻质环保等诸多优点,从而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但是,当前我国应用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尤其是应用的高层住宅钢结构体系存在着工厂制作程度较低、标准化应用较差以及围护体系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制约了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应用和推广。针对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标准化制作和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该体系主要由钢异形束柱承重构件、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以及叠合楼板等部件组成,其具有工厂制作化、现场焊接少、施工便捷高效以及集成化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该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部分关键设计依据尚缺乏足够的研究和理论支撑,制约了该体系的推广。因此,本文将围绕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旨在为其推广和应用奠定理论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梁柱节点在本文研究结构体系中为传递力的主要部位,对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考虑柱壁厚度、梁截面高度、柱截面形式、外肋贴板、柱连接方式以及翼缘削弱(RBS)梁截面构造等因素,遵循“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共设计了9个足尺上环下隔式异形束柱梁柱节点,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来研究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传力机制、耗能能力以及承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除了RBS梁截面节点的试件,其塑性发展以及破坏区域主要集中梁端,破坏模式主要包括梁端焊缝断裂和环板断裂两种;而采用RBS梁截面构造的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塑性发展则集中在RBS区域,其破坏模式为在RBS区域内翼缘受拉断裂。试验中得到的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表明该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节点的承载力主要受到梁截面高度和柱壁厚度的影响,而外肋贴板构造、异形束柱截面形式等因素对承载力的影响很小;此外,除了试件T-6以外,试验中其余节点的转动能力均能够满足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抗震设计要求。(2)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新型上环下隔式异形束柱梁柱节点的数值模型,对试验节点进行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该模型对节点进行全过程和关键部位的应力分析可得,环板的应力主要集中与梁直接连接的腔体区域,表明该腔体主要承受梁端传递来的弯矩,其他腔体承受的弯矩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梁与环板连接截面、环板与柱壁连接截面以及RBS区域过焊孔都处存在的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与试验中的破坏截面基本一致。为弥补试验的参数不足,基于上述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环板和隔板的厚度和悬挑长度以及柱壁厚度对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有一定影响,而轴压比的影响很小。采用屈服线理论推导出此类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承载力与试验、有限元模型以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比较接近,比规程取值更加合理和准确;最后依据试验、理论和有限元模型对新型节点的研究成果给出了该类节点的构造要求和设计方法。(3)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上环下隔类梁柱节点的初始刚度计算公式;基于前文研究成果,并通过有限元模型数据,建立该类节点弯矩-转角(M-θ)关系分别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模型;将采用上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上述模型可以用作结构的弹塑性分析。(4)针对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问题,分别提出外挂和内嵌两种连接形式的新型墙板连接节点;对其中受力复杂的外挂墙板连接节点进行研究,并给出该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取值。为了研究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对装配式钢结构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别对两栋采用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的装配式钢结构工程的动力特性进行现场实测;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对主体钢结构的动力特性有较大的影响,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给出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较大;为避免采用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的主体结构在抗震设计时计算得到地震荷载偏小,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当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与结构柔性连接时,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8,当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与结构刚性连接时,需将墙板做为结构构件建模来进行结构分析计算。(5)选取不同结构高度建立考虑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和能力谱法对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的强度折减系数R进行分析和讨论,建议该体系的强度折减系数R可取3.6,并依据建议的系数得到修正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供该新型体系抗震设计参考。(6)对某一工程案例应用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进行设计,分别从结构体系和围护体系两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该体系的设计流程和装配化施工过程,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金阳[6](2020)在《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世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实现建筑产业的节能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的客体为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具备绿色环保、适应产业发展的优势,但由于寒地冬季气候条件恶劣,而且住宅对于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较高,传统热平衡方式往往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其能耗占比甚至超过全国同类建筑总能耗的30%。而外围护体系作为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皮肤”,也是建筑进行内外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换的媒介,也是能量消耗及散失的主要途径,70~80%的能量都是通过外围护结构损失的,因此,应该以节约能耗的角度入手,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高效益的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对于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展开实地调研,并选取其中最代表性的项目予以重点分析,了解其结构形式、构件类型、围护体系、技术应用、施工情况等内容,并结合现场访谈作为补充,从定量与定性的双重角度了解钢结构住宅的实际情况,总结外围护体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针对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原理展开剖析。对寒地气候环境中最为关键的风、光、热等影响因素展开解析,并映射到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的节能原理——材料蓄热调控、界面稳态防护、能量梯度缓冲,结合寒地绿色节能标准,解读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透明、非透明、附加外围护体系部分的节能方式,提出适宜性的关键节能技术:储存热量、减少损失、降低能耗。提出适宜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技术。针对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最关键的蓄热性、气密性及热桥问题,分别予以策略性解答。采用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高效保温技术,提升砌块、板材、预制构件及储能材料的热工性能;增加构造气密性的稳态防护技术,着重处理墙体、门窗、结构凸出以及管线穿透部位的构造处理;提升节点能效性的热桥优化技术,对于墙、梁、柱以及龙骨部位热桥阻断,并应用既有学者的ANSYS模型,佐证策略可行性。节能技术在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中的实践解析。结合前一步提出的技术策略,进行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的实例研究,进行关键策略的项目佐证。结合结构体系选择适合的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以提升建筑能效性,设计适宜的构造节点以增加建筑的气密性,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增加建筑的蓄热性。

赵建修[7](2018)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抗侧力体系分类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住宅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发展不但可以化解过剩的钢铁产能,钢结构住宅还能提供更好的建筑品质。加之国家对装配式这种建造方式的大力推广,钢结构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而更适应这种建造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钢结构住宅抗侧力体系的分类,分析各类体系的适用范围和优劣势;并对各种抗侧力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在我国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之时,结合我国现阶段建筑工业化水平,探讨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李梦[8](2017)在《基于类型学的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中央及地方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同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还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钢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瓶颈,主要是新型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与传统的户型设计方法之间的矛盾,导致钢结构住宅的工业化生产与现场组装等环节受到阻碍。影响了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推广与应用。当前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户型设计的方法有SAR住宅理论、SI理论、模块化理论和类型学理论。本文以钢结构体系标准化与户型多样化设计方法的关系为出发点,以类型学为基础理论,以模块化理论为设计方法,对国内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的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并且归纳住宅模块化设计方法。将其与我国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相结合,提出基于类型学的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策略,具体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研究综述通过对我国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相关背景的介绍,包括城镇化、产业化背景、钢产量大国背景以及政策背景明确了当前发展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是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对研究主题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标准化和居住功能多样化的辩证关系,发现目前装配式高层住宅的发展瓶颈,希望通过研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填补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研究的不足。第二章对国内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并对实践案例进行了梳理,并且归纳了六种装配式住宅模块化设计类型,结合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程度,总结适合我国发展特色的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方法,选择“面积模数组合法”作为我国当前的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户型模块化设计的原型。第三章以类型学为基础理论,以模块化思想为设计方法,对现有的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从结构体系、住宅属性、平面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原型推演,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平面形式、功能空间设计提供依据。第四章原型选择主要以原型——“面积模数组合法”为出发点,根据上一章原型推演所提供的设计依据,在确定模数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的结构模块、功能空间模块设计,并根据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的标准化需求进行“原型模块化组合”。第五章以钢结构体系创新竞赛作品为例进行实践验证。将标准的原型模块化组合置于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模块的组合、置换等方式来满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人员结构的家庭的多样化户型设计,并提出住宅全生命周期的户型设计。

鲁力齐[9](2016)在《一种新型的第一类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试验研究及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实行住宅产业化的政策背景下,各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开始出现。本文针对916层第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构想一种新型的钢结构住宅体系。新型住宅承重体系为:“箱形柱+桁架梁+部分支撑+楼承板”体系。本文针对构想的新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做了以下工作:1、对新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装配式节点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柱子的壁厚、轴压比、斜支撑对节点的转动性能和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节点的受力特征和破坏模式;针对试验节点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所有试验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2、试验节点加载模式为在柱两端施加铰接约束,并在柱端施以轴力,对梁端单调或者滞回加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柱端轴压比的增加,节点破坏模式从梁端屈曲逐渐变为柱端失稳;梁腹杆在加载过程中容易屈服或者拉裂,在后期设计中需要考虑加强;带斜撑的节点的破坏都发生在支撑上,但是斜撑的设置改善了梁柱节点的传力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梁端的承载力。3、针对拟建实际工程,在同样的建筑方案和柱网布置下,本文采用“砼结构”、“长沙远大体系”、以及“构想体系”三种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综合对比其技术及经济指标。4、运用MIDAS/GEN有限元软件对三种方案进行整体分析,并对新型钢结构住宅体系进行罕遇地震下Pushover分析,检验新型体系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5、三种结构方案模态、层间位移角等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新型体系在地震罕遇烈度为8度(0.30g)工况下得到能力谱与需求谱曲线的性能点。性能点对应的弹塑性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在该点处结构构件仅在部分桁架梁下弦及腹杆处出现塑性铰,间接验证了结构满足太原地区8度(0.20g)工况下的抗震要求,表明新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良好。6、综合对比三种结构体系的技术经济指标、建筑使用功能、工期等方面的因素,得出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为最优方案,验证了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新型的钢结构住宅体系满足住宅产业化对绿色建筑的要求,符合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同时本文可为相关课题对装配式钢结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提出了进一步需要分析的问题。

刘冬贺[10](2014)在《基于开放住宅理论的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国家在住宅建设中大力推广“产业化模式”,对于推动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钢结构体系作为新型住宅建筑结构形式,具备优良的材料力学性能和便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适用于住宅建筑领域。而现阶段钢结构住宅设计仍沿用传统方式,框架结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无法满足户型多样性需求。开放住宅理论体系为钢结构住宅套型的多样性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包括抗侧力体系设置、柱网跨度等,为钢结构住宅提供多样化设计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在钢框架结构内讨论套型的灵活可变性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开放住宅理论对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开放住宅理论的脉络,总结其与钢结构住宅设计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此作为研究钢结构住宅套型设计的理论基础。同时,本文将整理和归纳产业化背景下钢结构住宅的平面的技术手段与特殊要求,对套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初步总结钢结构住宅适应性设计原则及方法,为提出符合产业化钢住宅的套型设计要求奠定基础,为促进我国住宅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尽绵薄之力。

二、日本产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方案介绍(2)——构造及施工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产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方案介绍(2)——构造及施工工法(论文提纲范文)

(1)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标准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国家指导政策
        1.1.2 住宅市场需求
    1.2 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1.2.1 住宅标准化的概念
        1.2.2 住宅标准化的意义
        1.2.3 住宅标准化研究现状
    1.3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外发展概述
        1.3.1 国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概述
        1.3.2 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概述
        1.3.3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概述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意义
    1.6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介绍
    2.1 体系概述
    2.2 墙面板主要构造及制作工艺
        2.2.1 墙面板主要构造
        2.2.2 墙面板制作工艺
    2.3 楼(屋)面板及楼梯板主要构造及制作工艺
        2.3.1 楼(屋)面板主要构造
        2.3.2 楼梯板主要构造
        2.3.3 楼(屋)面板及楼梯板制作工艺
    2.4 连接节点主要构造
        2.4.1 墙板竖向连接节点
        2.4.2 墙板横向连接节点
        2.4.3 楼板与墙板连接节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户型设计标准化研究
    3.1 引言
    3.2 模数协调原则
        3.2.1 主体构件定位
        3.2.2 统一协调模数
    3.3 少规格、多组合原则
        3.3.1 建立标准构件库
        3.3.2 建立标准模块库
        3.3.3 “SI”体系的启示与运用
        3.3.4 通用户型接口的运用
    3.4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
    3.5 标准户型建筑方案设计
        3.5.1 房产成交数据分析
        3.5.2 建筑方案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构件标准化研究
    4.1 引言
    4.2 相关标准规范支持
        4.2.1 主要构件尺寸选取标准
        4.2.2 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
    4.3 结构方案设计
        4.3.1 设计依据及技术指标
        4.3.2 结构布置
    4.4 结构方案确定
    4.5 构件标准化研究
        4.5.1 主要构件尺寸方案设计
        4.5.2 11层(33m以下)住宅整体结构计算
        4.5.3 18层(54m以下)住宅整体结构计算
        4.5.4 标准构件设计方案确定
    4.6 墙板标准化拆分研究
        4.6.1 墙板标准化拆分的目的与意义
        4.6.2 墙板标准化拆分考虑因素
        4.6.3 墙板标准化拆分原则的确定
        4.6.4 墙板拆分示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连接节点标准化研究
    5.1 引言
    5.2 柱柱连接节点标准构造做法
    5.3 墙板板缝处理标准构造做法
        5.3.1 外墙板与外墙板连接竖向缝、水平缝
        5.3.2 外墙板与内墙板连接竖向缝
        5.3.3 内墙板与内墙板连接竖向缝
    5.4 楼板与主体结构连接标准构造做法
        5.4.1 楼板与外墙板连接
        5.4.2 楼板与内墙板连接
    5.5 现有连接节点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5.6 标准连接节点优化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内套管式柱拼接节点有限元分析及标准化研究
    6.1 引言
    6.2 节点构造及受力分析
    6.3 内套管式柱拼接节点有限元模型设
        6.3.1 节点模型设计
        6.3.2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6.3.3 材料参数及本构关系
        6.3.4 边界条件及载荷
        6.3.5 接触条件
    6.4 无加劲板内套管最小长度研究
        6.4.1 模型参数设计
        6.4.2 模型破坏模式
        6.4.3 模拟结果分析
    6.5 带加劲板内套管最小长度研究
        6.5.1 模型参数设计
        6.5.2 模型破坏模式
        6.5.3 模拟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2)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1.3.1 论文内容
        1.3.2 论文结构
2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2.1.1 国外发展现状
        2.1.2 国内发展现状
    2.2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宏观层面
        2.2.2 微观层面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1 影响因素识别
        3.1.1 基于文献研究的初步识别
        3.1.2 基于专家访谈的清单调整
        3.1.3 影响因素最终清单
    3.2 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3.2.1 分析模型选取与主要步骤
        3.2.2 数据收集与检验
        3.2.3 公因子构造与提取
        3.2.4 公因子命名解释
    3.3 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3.3.1 DEMATEL/ISM集成系统结构建模
        3.3.2 关键因素影响关系确定
        3.3.3 多级阶梯结构模型建立
        3.3.4 多级阶梯结构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策略
    4.1 政府管控方面
        4.1.1 加强方向引导政策针对性
        4.1.2 拓宽开发激励政策覆盖面
        4.1.3 健全政府监管保障机制
    4.2 产业组织方面
        4.2.1 提升企业管理组织能力
        4.2.2 建立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4.3 技术体系方面
        4.3.1 提高设计与施工技术
        4.3.2 编制完备的标准规范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管理研究 ——以杭州某住宅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钢结构住宅
        1.2.1 钢结构住宅基本概念
        1.2.2 钢结构住宅的分类和形式
    1.3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状况及分析
        1.3.1 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1.3.2 国内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1.4 高层钢结构施工管理相关研究的现状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钢结构住宅项目施工管理基本理论
    2.1 钢结构住宅施工质量控制基本理论
        2.1.1 质量管控的含义
        2.1.2 质量管控的基本环节
        2.1.3 钢结构住宅施工质量管控的基本要点
    2.2 钢结构住宅施工进度管控基本理论
        2.2.1 进度控制的概念
        2.2.2 进度控制原理
        2.2.3 进度控制PDCA体系
        2.2.4 进度控制基本措施
    2.3 钢结构住宅施工安全控制基本理论
        2.3.1 施工安全管控的含义
        2.3.2 钢结构施工安全管控体系的基本概念
        2.3.3 安全管控的重要环节
    2.4 钢结构住宅项目实施参与方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2.4.1 项目开发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2.4.2 项目设计单位项目管理重点关注问题及对策分析
        2.4.3 项目总包单位项目管理重点关注问题及应对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结构住宅项目工程实践及成本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项目总体概况
        3.1.2 项目钢结构工程概况
    3.2 项目实施过程中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3.2.1 钢结构整体建模的设计沟通
        3.2.2 复杂节点的深化及优化设计
        3.2.3 薄板焊接及残余应力消除
        3.2.4 超限构件的运输
        3.2.5 高空焊接质量控制
        3.2.6 钢结构在各类天气条件下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
    3.3 项目钢结构工程总体施工部署及组织实施
        3.3.1 总体施工技术路线
        3.3.2 钢结构施工流程
        3.3.3 钢结构吊次及工期计算分析
    3.4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3.4.1 项目质量控制总体目标
        3.4.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3.4.3 质量管理措施
        3.4.4 质量管理控制流程
    3.5 项目进度保证措施
        3.5.1 主要节点工期计划及横道图
        3.5.2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3.6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6.1 钢结构施工安全目标
        3.6.2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6.3 安全管理制度
        3.6.4 典型施工频发事故防范措施
        3.6.5 安全应急处置
    3.7 项目施工中常见问题的技术处理措施
        3.7.1 围护墙体开裂分析及对策
        3.7.2 防火保护措施
        3.7.3 钢结构防腐保护措施
        3.7.4 钢结构构件吊装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3.7.5 钢结构构件安装精度控制措施
        3.7.6 钢结构住宅项目中精装修施工要点
    3.8 项目成本分析
        3.8.1 钢结构住宅成本增量
        3.8.2 项目实际成本测算
        3.8.3 成本差异分析
        3.8.4 项目成本控制经验反思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1 BIM技术在钢结构住宅项目中的作用
    4.2 BIM技术在本钢结构住宅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4.2.1 项目中BIM应用的技术要求和原则
        4.2.2 施工中BIM运用的重点领域
        4.2.3 BIM技术在地下室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专利技术引领创新驱动
        1.1.2 技术标准引领我国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1.1.3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分析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及构成
        2.1.2 外围护系统的定义及构成
    2.2 专利数据检索及信息处理
        2.2.1 专利信息来源及检索方式
        2.2.2 专利信息处理——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支
    2.3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总体布局
        2.3.1 专利申请趋势
        2.3.2 专利技术构成
        2.3.3 专利申请主体分析
        2.3.4 专利权人及其布局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墙体专利技术研究
    3.1 装配式建筑墙体系统技术概述
        3.1.1 外围护系统集成设计内容与要求
        3.1.2 不同结构体系的外围护墙体性能要求
        3.1.3 装配式外围护墙体概览
        3.1.4 装配式外围护墙体适用范围
    3.2 墙体相关技术专利布局
        3.2.1 专利申请趋势
        3.2.2 专利技术构成
    3.3 外墙保温系统专利技术分析
        3.3.1 外墙外保温的问题及专利技术解决方案
        3.3.2 “三明治”墙板技术专利分析
        3.3.3 其他外墙保温系统专利技术
    3.4 墙体构造及节点技术分析
        3.4.1 混凝土结构墙体构造及节点设计技术分析
        3.4.2 钢结构墙体构造设计及节点技术分析
        3.4.3 木结构墙体的构造和连接设计技术分析
    3.5 制作工艺及施工专利技术分析
        3.5.1 预制构件的制作工艺分析
        3.5.2 施工技术分析
        3.5.3 相关专利技术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其他专利技术研究
    4.1 屋面、门窗及其他相关专利技术布局
        4.1.1 屋面相关专利技术构成
        4.1.2 门窗及其他相关专利技术构成
    4.2 屋面性能相关专利技术分析
        4.2.1 屋面保温节能技术分析
        4.2.2 屋面防水技术分析
    4.3 门窗的性能和安装构造专利技术分析
        4.3.1 外窗保温节能技术分析
        4.3.2 门窗安装构造技术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空白点分析及专利申请
    5.1 技术空白点及专利技术分析
        5.1.1 技术空白点
        5.1.2 专利技术分析
    5.2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
        5.2.1 说明书摘要
        5.2.2 权利要求书
        5.2.3 专利说明书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汇总表
附录2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发展
        1.2.1 低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1.2.2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1.2.3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
    1.3 本文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冷弯方钢管-H型钢梁柱节点研究现状
        1.3.2 异形柱梁柱节点研究现状
        1.3.3 钢结构强度折减系数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对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1.4 当前研究不足
    1.5 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上环下隔式异形束柱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节点试件设计及加工
    2.3 节点试件材性试验
    2.4 节点试验准备
        2.4.1 加载方案
        2.4.2 加载制度
        2.4.3 量测内容
    2.5 试验现象
        2.5.1 试件I-1
        2.5.2 试件I-2
        2.5.3 试件I-3
        2.5.4 试件T-1
        2.5.5 试件T-2
        2.5.6 试件T-3
        2.5.7 试件T-4
        2.5.8 试件T-5
        2.5.9 试件T-6
        2.5.10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分析讨论
    2.6 试验结果分析
        2.6.1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2.6.2 刚度退化
        2.6.3 骨架曲线
        2.6.4 延性系数
        2.6.5 耗能能力
        2.6.6 节点域剪切角分析
        2.6.7 梁翼缘应力分布
        2.6.8 环板与贯穿隔板应力分布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上环下隔式异形束柱梁柱节点数值分析及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中材料本构关系
        3.2.2 单元选取及边界条件
        3.2.3 有限元模型的求解
    3.3 试验与有限元模型结果对比
        3.3.1 试验过程现象对比
        3.3.2 滞回曲线对比
        3.3.3 骨架曲线对比
    3.4 关键部位应力分布
        3.4.1 梁截面应力分布
        3.4.2 环板与隔板应力分布
    3.5 节点域受力机理分析
        3.5.1 I型束柱的节点域受力分析
        3.5.2 T型束柱的节点域受力分析
    3.6 节点构造参数的影响
        3.6.1 柱壁厚度的影响
        3.6.2 环板与隔板悬挑长度影响
        3.6.3 环板与隔板厚度的影响
        3.6.4 轴压比的影响
    3.7 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3.7.1 标准梁截面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3.7.2 翼缘削弱式(RBS)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3.8 新型节点的设计方法
        3.8.1 环板和隔板构造要求
        3.8.2 强柱弱梁验算
        3.8.3 节点域验算
    3.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及其恢复力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梁柱节点分类
    4.3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初始刚度
        4.3.1 节点初始刚度的参数分析
        4.3.2 节点初始刚度计算
    4.4 新型梁柱节点的形状系数
    4.5 理论模型与有限元结果对比
    4.6 上环下隔式梁柱弯矩-转角关系恢复力模型研究
        4.6.1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滞回曲线
        4.6.2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骨架模型
        4.6.3 理论和有限元结果对比
        4.6.4 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刚度退化规律
        4.6.5 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滞回模型的建立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设计及其对主体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常用的围护墙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5.3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设计方法
        5.3.1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的设计
        5.3.2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与主体钢结构连接的设计
        5.3.3 新型外挂墙板连接节点设计
        5.3.4 新型内嵌墙板连接节点设计
        5.3.5 工业化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制作和装配
    5.4 带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的钢结构工程动力特性现场实测
        5.4.1 试点工程的动力特性实测
        5.4.2 实测结果分析
        5.4.3 有限元模型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5.5 当前各国规范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结果对比
    5.6 考虑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影响的结构抗震设计建议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6.1 引言
    6.2 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6.2.1 上环下隔式梁柱节点在ETABS中模型模拟
        6.2.2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加载模式
    6.3 新型体系的抗震强度折减系数取值
        6.3.1 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
        6.3.2 强度折减系数的求解
        6.3.3 结构分析分析模型
        6.3.4 确定结构目标位移
        6.3.5 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求解
        6.3.6 新体系抗震设计地震作用计算建议
        6.3.7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设计及应用
    7.1 引言
    7.2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设计
        7.2.1 工程案例基本概况
        7.2.2 荷载取值
        7.2.3 抗震地震力取值建议
        7.2.4 分析结果
    7.3 围护体系设计
        7.3.1 预制混凝土墙体大板设计
        7.3.2 外挂墙板连接节点设计
        7.3.3 内嵌墙板的连接节点设计
    7.4 工厂化制作和装配化施工
    7.5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体系的适用范围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建议与展望
附录 节点试件加工图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分析
    2.1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概述
        2.1.1 调研目的及内容
        2.1.2 调研方法及过程
    2.2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项目简介
        2.2.1 首钢铸造村钢结构住宅项目
        2.2.2 门头沟铅丝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2.2.3 万郡大都城项目
        2.2.4 沈阳丽水新城公租房项目
    2.3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结果分析
        2.3.1 成功经验总结
        2.3.2 现存问题总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基本解析
    3.1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影响因素
        3.1.1 低温环境影响
        3.1.2 风雪荷载组合
        3.1.3 光照环境制约
    3.2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原理
        3.2.1 基于热环境优化的材料蓄热调控
        3.2.2 基于适风性优化的界面稳态防护
        3.2.3 基于适光性优化的能量梯度缓冲
    3.3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基本构成
        3.3.1 非透明围护体系
        3.3.2 透明围护体系
        3.3.3 附加围护体系
    3.4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关键技术
        3.4.1 提高材料蓄热性
        3.4.2 增加构造气密性
        3.4.3 提升节点能效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技术对策
    4.1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高效保温技术
        4.1.1 降低导热系数的传统材料
        4.1.2 保温结构一体的预制材料
        4.1.3 利用相态转换的储能材料
    4.2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稳态防护技术
        4.2.1 墙体连接部位的构造处理
        4.2.2 门窗安装部位的缝隙填充
        4.2.3 结构凸出部位的构造断热
        4.2.4 管线穿透部位的多道密封
    4.3 提升节点能效性的热桥控制技术
        4.3.1 墙柱部位的性能化协同
        4.3.2 墙梁部位的热流量适配
        4.3.3 龙骨部位的开孔化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项目实践
    5.1 北京成寿寺B5地块定向安置房项目
        5.1.1 项目概况
        5.1.2 结构选型及技术体系
        5.1.3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预制墙体
        5.1.4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建造方式
        5.1.5 降低热桥效应的工程做法
        5.1.6 项目小结
    5.2 山东威海卓达香水海高层样板楼项目
        5.2.1 项目概况
        5.2.2 结构选型及技术体系
        5.2.3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复合板材
        5.2.4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接缝处理
        5.2.5 降低热桥效应的龙骨设计
        5.2.6 项目小结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抗侧力体系分类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低层,多层住宅
    1.1 薄板轻钢房屋体系
    1.2 模块化住宅体系
    1.3 抗弯框架体系
2 高层,超高层住宅
    2.1 支撑框架体系
        2.1.1 中心、偏心支撑框架(见图9,10)
        2.1.2 防屈曲(屈曲约束)支撑的应用(见图12,13)
        2.1.3 填充墙的影响
    2.2 交错桁架体系(见图14)
    2.3 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
        2.3.1 钢板剪力墙
        2.3.2 黏滞阻尼墙
    2.4 钢管混凝土壁式柱、束柱、多腔双钢板剪力墙工业化住宅体系(见图19~23)
    2.5 巨型钢桁架体系
3 结语

(8)基于类型学的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促进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推广
        1.1.2 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鼓励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建设
        1.1.3 传统户型设计方法阻碍了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1.2 概念界定
        1.2.1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
        1.2.2 户型模块化设计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类型学研究方法
        1.4.1 类型学的基本要素
        1.4.2 类型学的创作过程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2.1 国外相关研究分析
        2.1.1 国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发展历程
        2.1.2 国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实践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分析
        2.2.1 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理论分析
        2.2.2 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实践经验
    2.3 住宅模块化设计类型归纳
    2.4 小结
第3章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的类型研究
    3.1 案例分析
        3.1.1 分析目的
        3.1.2 分析内容
    3.2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类型
        3.2.1 钢框架-支撑体系
        3.2.2 钢框架-核心筒体系
        3.2.3 钢框架-剪力墙体系
    3.3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平面形式类型
        3.3.1 单元式
        3.3.2 塔式
        3.3.3 廊式
    3.4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住宅属性类型
        3.4.1 保障房
        3.4.2 商品房
    3.5 小结
第4章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的原型选择
    4.1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的原型
    4.2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的模数选择
    4.3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的标准模块设计
        4.3.1 结构模块
        4.3.2 功能空间模块
        4.3.3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的标准模块
    4.4 小结
第5章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的类型转换
    5.1 结构体系选择
    5.2 户型模块化设计
        5.2.1 结构模块选择
        5.2.2 标准模块组合
    5.3 户型多样化设计
        5.3.1 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户型模块化设计
        5.3.2 满足不同生活方式的户型模块化设计
        5.3.3 全生命周期的户型模块化设计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一种新型的第一类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试验研究及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
        1.1.1 住宅产业化概述
        1.1.2 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1.3 钢结构住宅的优势
    1.2 国外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产业化发展的四个时期
        1.2.2 各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情况
    1.3 国内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动态
        1.3.1 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政策
        1.3.2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1.3.3 住宅产业化面临问题
        1.3.4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钢结构住宅体系构想
    2.1 构想的指导思想
    2.2 体系组成
    2.3 材料
    2.4 柱
    2.5 梁
    2.6 楼板
    2.7 支撑
    2.8 节点
第三章 新型装配式节点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件的设计
    3.3 加荷装置设计
    3.4 试验方案
        3.4.1 加载制度
        3.4.2 测试内容与方案
    3.5 试验结果
        3.5.1 试件J12m
        3.5.2 试件J14c
        3.5.3 试件J16c
        3.5.4 试件J22c
        3.5.5 试件J2b4m
        3.5.6 试件J2b4c
    3.6 有限元模拟分析
        3.6.1 试件J12m
        3.6.2 试件J14c
        3.6.3 试件J16c
        3.6.4 试件J22c
        3.6.5 试件J2b4m
        3.6.6 试件J2b4c
    3.7 小结
第四章 新型装配式体系的可行性理论分析
    4.1 工程背景
        4.1.1 建筑方案
        4.1.2 结构方案
    4.2 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行性设计分析
        4.2.1 截面选择及结构布置图
        4.2.2 结构分析
    4.3 长沙远大体系可行性设计分析
        4.3.1 截面选择及结构布置图
        4.3.2 结构分析
    4.4 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可行性设计分析
        4.4.1 截面选择及结构布置图
        4.4.2 结构分析
    4.5 新体系Pushover弹塑性分析
        4.5.1 基本参数定义
        4.5.2 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主要结果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开放住宅理论的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钢结构住宅套型设计存在问题
        1.1.2 钢结构住宅发展的社会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内容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
        1.4.2 国内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开放住宅理论的相关研究
    2.1 开放住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 支撑体(SAR)住宅
        2.2.1 SAR理论
        2.2.2 基本概念及方法
    2.3 开放住宅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2.3.1 家庭生命周期
        2.3.2 居住需求的差异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相关研究
    3.1 钢结构住宅概述
        3.1.1 钢结构住宅的内涵
        3.1.2 钢结构住宅设计原则
        3.1.3 装纪化安装
    3.2 钢结构住宅的基本构成
        3.2.1 结构体系
        3.2.2 墙体体系
        3.2.3 楼面、屋盖体系
    3.3 结构体系的实态研究
        3.3.1 结构体系对住宅高度的影响
        3.3.2 柱网跨度的实态研究
        3.3.3 承重构件尺寸的实态研究
    3.4 抗侧力体系对套型设计的影响
        3.4.1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3.4.2 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4.3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3.5 结构体系对套型设计综合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开放住宅的钢结构住宅设计策略
    4.1 支撑体综合设计
        4.1.1 集合住宅住栋的平面类型
        4.1.2 抗侧力体系的合理布置
        4.1.3 套型的模块化组合
        4.1.4 具有适当自由度的柱网跨度
    4.2 单元平面的灵活划分
    4.3 套型设计策略
        4.3.1 外形轮廓方整
        4.3.2 套内空间连续
        4.3.3 服务空间集中
    4.4 区带理论指导下的套型可变性设计
        4.4.1 区带理论
        4.4.2 区带设计
        4.4.3 区带组合
    4.5 内装层面的技术措施
        4.5.1 支撑体构件外凸的解决方式
        4.5.2 管线与结构分离技术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与主要结论
    5.2 研究启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日本产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方案介绍(2)——构造及施工工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标准化设计研究[D]. 时维.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2]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研究[D]. 高思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管理研究 ——以杭州某住宅项目为例[D]. 吴戈.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4]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研究[D]. 卞子铭.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2)
  • [5]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D]. 曹石. 东南大学, 2020
  • [6]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D]. 李金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抗侧力体系分类及研究进展[J]. 赵建修. 施工技术, 2018(S4)
  • [8]基于类型学的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研究[D]. 李梦.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7)
  • [9]一种新型的第一类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试验研究及可行性分析[D]. 鲁力齐.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10]基于开放住宅理论的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D]. 刘冬贺.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日本工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方案介绍(二)——结构与施工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